稼说送张琥
[宋代]:苏轼
曷(盍)尝观于富人之稼乎?其田美而多,其食足而有余。其田美而多,则可以更休,而地力得全;其食足而有余,则种之常不后时,而敛之常及其熟。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实,久藏而不腐。
今吾十口之家,而共百亩之田。寸寸而取之,日夜以望之,锄、铚、耰、艾,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,而地力竭矣。种之常不及时,而敛之常不待其熟。此岂能复有美稼哉?
古之人,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。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,以待其成者,闵闵焉,如婴儿之望之长也。弱者养之,以至于刚;虚者养之,以至于充。三十而后仕,五十而后爵。信于久屈之中,而用于至足之后;流于既溢之余,而发于持满之末。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,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。
吾少也有志于学,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,吾子之得,亦不可谓不早也。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,而众已妄推之矣。呜呼!吾子其去此,而务学也哉!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吾告子止于此矣。
子归过京师而问焉,有曰辙、子由者,吾弟也,其亦以是语之。
曷(盍)嘗觀于富人之稼乎?其田美而多,其食足而有餘。其田美而多,則可以更休,而地力得全;其食足而有餘,則種之常不後時,而斂之常及其熟。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實,久藏而不腐。
今吾十口之家,而共百畝之田。寸寸而取之,日夜以望之,鋤、铚、耰、艾,相尋于其上者如魚鱗,而地力竭矣。種之常不及時,而斂之常不待其熟。此豈能複有美稼哉?
古之人,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。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,以待其成者,闵闵焉,如嬰兒之望之長也。弱者養之,以至于剛;虛者養之,以至于充。三十而後仕,五十而後爵。信于久屈之中,而用于至足之後;流于既溢之餘,而發于持滿之末。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,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。
吾少也有志于學,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,吾子之得,亦不可謂不早也。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,而衆已妄推之矣。嗚呼!吾子其去此,而務學也哉!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,吾告子止于此矣。
子歸過京師而問焉,有曰轍、子由者,吾弟也,其亦以是語之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元代:
成廷圭
㽘也衔冤谁与雪,明公公议动乾坤。狂澜既倒回中砥,白日高悬到覆盆。
一代简书称折狱,百年冠盖见高门。承恩又上金銮去,万岁千秋奉至尊。
㽘也銜冤誰與雪,明公公議動乾坤。狂瀾既倒回中砥,白日高懸到覆盆。
一代簡書稱折獄,百年冠蓋見高門。承恩又上金銮去,萬歲千秋奉至尊。
唐代:
张籍
水上山沉沉,征途复绕林。途荒人行少,马迹犹可寻。
雪中独立树,海口失侣禽。离忧如长线,千里萦我心。
水上山沉沉,征途複繞林。途荒人行少,馬迹猶可尋。
雪中獨立樹,海口失侶禽。離憂如長線,千裡萦我心。
宋代:
释惟一
逢人乞一文,袋进而敌国富。
不是下生迟,嫌佛不肯做。
逢人乞一文,袋進而敵國富。
不是下生遲,嫌佛不肯做。
宋代:
陆游
长生固非道,得道自长生。书不传关尹,言谁契广成。
罗浮观日出,句曲听松声。闻说长安好,何妨醉太平。
長生固非道,得道自長生。書不傳關尹,言誰契廣成。
羅浮觀日出,句曲聽松聲。聞說長安好,何妨醉太平。
明代:
王渐逵
肩舆遥度越山崔,野色岚光拨不开。古壁重留丞相记,绿阴高护尚书台。
馌耕浓向交畦聚,听讲云从独鸟来。翻忆往年冬至梦,淳醪真饮石翁杯。
肩輿遙度越山崔,野色岚光撥不開。古壁重留丞相記,綠陰高護尚書台。
馌耕濃向交畦聚,聽講雲從獨鳥來。翻憶往年冬至夢,淳醪真飲石翁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