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倦夜

倦夜

[宋代]:苏轼

倦枕厌长夜,小窗终未明。

孤村一犬吠,残月几人行。

衰鬓久已白,旅怀空自清。

荒园有络纬,虚织竟何成。

倦夜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长夜厌烦,枕头上都觉乏人,左顾右盼,小窗外总不见天明。

耳边传来孤村的狗吠声;残月一下有几人在行动?

我双鬓早白而衰老,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。

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,蟋蟀声声叫个不停。它不断虚声好似纺绩,空鸣叫哪能有功成?

注释

倦枕:即对枕头厌烦,就是失眠。

未明:未见天亮。

残月: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。

衰鬓:人老而头发稀少。

旅怀:客居情怀。清:清苦。

络纬:即蟋蟀,虫名,又名莎鸡,俗称纺织娘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袁运.唐宋名诗新译:南海出版公司,1992:398-399

2、邓楚栋.五朝千家诗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8:97

倦夜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写于元符二年(1099),时苏轼已六十四岁。据记载,苏轼于绍圣四年丁丑(1097)被贬滴到昌化军(属今海南省),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。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,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,便派人把他赶出来。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,名日桄榔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阎兴广.宋诗选读:济南出版社,1993:110-112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追悼寿伯福兄弟二首 其一

近现代陈衍

国破犹能干净死,巢倾宁有顾瞻情。屈原夷叔空相况,三百年前黄蕴生。

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 其七

清代张鹤龄

窈窕排丹闼,回翔出钿车。春旗拂岸柳,轻吹落山花。

似出齐遄室,将宴楚章华。夷庚休畏险,峻坂隔褒斜。

送苏监生复还家

谢晋

才辞东观入成均,又见治装去谒亲。为客情怀如昨日,到京才学胜他人。

归迟莫讶缝衣旧,志遂应当戏綵新。想是今年除夜酒,团栾坐待故园春。

如梦令·月似二年前好

元代张翥

月似二年前好。人比二年前老。今夕又鲸川,但欠酒杯倾倒。闻道。闻道。三径渐荒秋草。

桂轩辞二章 其一

元代杨维桢

桂树丛生兮轩之阳。沐雨露兮含风霜。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。轩中之人兮寿而康。

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。轩中之乐兮乐无央。

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

宋代苏辙

娶妇山中不肯留,会朝山下万诸侯。

古人辛苦今谁信,只见清淮入海流。